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唐勇力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绘画肌理初探

2011-06-08 10:07:05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唐勇力
A-A+

  中国画作为一门传统艺术,经过千百年的发展,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表现技巧和艺术风格。由于水墨、宣纸、毛笔的工具属性本身在使用中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,因此中国画具有更大的魅力,吸引人们去做各种尝试与探索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新材料的涌现,人们不断运用新的方式去探索新的表现手段,获得了很好的效果,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巧,肌理即为其中之一。

  肌理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释为:皮肤的纹理。也可引申为“天然纹理”之意,在美术中即一种由主观意向创作出的特殊绘画语言。肌理在中国画中的使用,早在古代即为人们所熟知。五代粱荆浩《笔法记》曰:“夫画有六要:一曰气,二曰韵,三曰思,四曰景,五曰笔,六曰墨……墨者,高低晕淡,品物浅深,文彩自然,似非因笔。”可见古人对墨色纹理有深刻的认识。在现代中国画创作中,为了追求新的艺术效果,丰富表现手法,许多画家大胆探索,进行创作试验,产生了各种与传统笔墨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,使人们对艺术肌理之制作有了新的认识。

  画家探索肌理的原因与肌理在画面上的作用直接相关。可列出几个方面:其一,营造意境,使画面更显气韵生动,丰富多姿;其二,体现质感,刻画客观对象具体入微的局部表现;其三,肌理本身之诱惑性,斑驳剥落,随机成趣,扩大了观众的审美视野,增强了审美趣味;其四,与传统笔墨交相辉映,相得益彰,更能充分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。当然所有这些长处的体现,画家自身必然具备精熟的笔墨功力。

  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,丰富艺术语言的表现力,是画家的职责,更是能力的显示。肌理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,我们可以在运用中驾驭它,强化它。但使之变成“个性语言”,还需要借助画家的生活经历、个人气质修养、审美情趣等诸方面的因素。

  肌理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细腻观察,对自然界的偏爱及对人类众多文化遗产的吸收。在古老的器物上,在自然界的青山绿水中,寻找、发现自然永恒之美,创造完美的艺术作品,这是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体验、感知的反映。但画家只有娴熟地掌握了各种材料的性能,对人生、世界有了真切的感悟,产生了某种冲动和激情,才能创造出体现情感的肌理,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。肌理的产生不是随意滥用,而是形随心行,偶然的痕迹与预期的期望紧紧相连,相生相发,随缘成趣,才能达到最佳境界。

  值得强调的是肌理的运用不能脱离中国画的基本传统而与笔墨对立,只有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使用肌理,肌理才能显示生命力。我们还需要反对的是“为肌理而肌理”的做法,过分求肌理,往往会使画面形貌分离,虚弱空洞。

  总之,一种艺术技巧的成熟完善有赖于长期的探索研究,拙文仅谈了本人的实践体会,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唐勇力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